A+ A-
A+ A-

翌日上午。

季晏辞开车送宁穗去工作室。

昨天说好不弄太晚,最后还是弄到了凌晨两点多。

宁穗没睡够,她歪着脑袋窝在副驾驶座上补觉。

抵达工作室,季晏辞没有着急离开,他去附近买了早餐,和宁穗一起坐在办公室里吃。

宁穗喝了一碗粥,吃了两只煎包,她有点饱了,放下筷子,拿起豆浆,开口问道:“你不去公司吗?”

季晏辞随口道:“今天周六。”

“哦哦。”宁穗咬着豆浆的吸管,又说,“等下姜姜要来。”

“你忙你的,我坐会儿。”

“哦,好的。”

吃完早餐,宁穗进了工作间。

工作间是玻璃墙,宁穗没有拉窗帘,季晏辞站在外面,透过玻璃,将宁穗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宁穗趴在宽大的长桌上,手中的铅笔在画纸上流畅游走。

季晏辞的视线深邃而灼热。

若是平时,她早就害羞地缩起来了。

但工作时是例外,她格外专注,全身心沉浸,并不在意外界的视线。

以前学习的时候她也是这样。

哪怕有人站在她面前取笑她,她还能抽空低头做一道英语阅读理解。

她说,她只有学习这一条出路。

所以她拼命学习。

宁穗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当年,她以市高考文科状元的耀眼成绩考入了京市最有名的法学院。

她是法学生。

上大学之后,她辅修了服装设计。

她说,这叫一半工作,一半生活。

大一下半学期,她抱着权当体验的随意心态,跟着学长学姐一起报名参加了一个国际服装设计比赛。

结果她拿了金奖。

国外组委会给她发了颁奖仪式的邀请函。

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国。

季晏辞借着拓展国外市场的名义偷偷追去了国外。

还找人搞来一张颁奖仪式的入场券。

本想见见宁穗光芒万丈的模样。

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一落地,比金奖的荣誉先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宁穗参加的比赛,虽说难以跻身全球顶尖服装设计赛事之列,可在新人竞赛的范畴里,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是为年轻一代设计师提供崭露头角的绝佳契机。

而宁穗,她是亚洲人,而且才刚上大一,还不是正经学的服装设计,只是辅修,凭什么她能拿金奖?

不少人开始质疑比赛的评选过程不够专业。

那天季晏辞直接跑去了宁穗的酒店。

他想见她。

小姑娘第一次参加比赛就遇到这种情况,只怕她会难过。

但季晏辞去的时候,宁穗刚好被一位当时担任评委之一的知名设计师埃洛伊斯教授给接走了。

据说是来找她商议比赛的事。

季晏辞又追去了。

他担心小姑娘应付不来这样的场合。

埃洛伊斯教授详细了解了宁穗的过往经历和创作想法。

整个交谈过程,宁穗没有紧张,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平稳而坚定地讲述了她的人生。

后来,埃洛伊斯教授公开表示:“你们的质疑是对的,她太年轻,她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创作出了仿佛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作品。”

“她遭受了太多苦难,是苦难成就了她,她是生长在地狱里的玫瑰。”

“如果可以,我希望创作出‘黑天鹅’的不是她,我希望她从未经历过苦难。”

世人总会对可怜人多几分宽容。

质疑声消失,宁穗在国外小火了一把。

时尚圈亲昵地称她为“玫瑰”。

埃洛伊斯教授希望宁穗报考国外的服装设计专业。

她拒绝了,她说她要回去参加法考。

埃洛伊斯教授不理解:“你这是在浪费你的天赋。”

宁穗还是那句话:“法学是工作,设计是生活。”

“你为什么一定要学法学?”

“法学可以让我保护自己不被人欺负。”

听完宁穗的回答,埃罗伊斯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律师,你只是被困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了。”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宁穗。

虽然她还是选择继续回国完成学业,但在课余,她花费了更多时间来精进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

她还时不时跑去国外进修。

埃洛伊斯教授多次邀请宁穗留在国外深造。

她后来松口说,等她法考完会考虑。

但她法考还没过,她就先结婚了。

那之后她没再提要出国的事。

婚后,她通过了法考,还成立了高级定制服装工作室。

季晏辞问过宁穗,想不想出国留学。

她说……

“季晏辞!”

宁穗清脆的嗓音拉回季晏辞的思绪。

她神色焦急,小跑出工作间,拉着季晏辞的胳膊晃了晃:“你可不可以送我一下?姜姜出车祸了!”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