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在线阅读》 第18章
内容试读
大家看到有人应答便连忙问询:“为何今天又不开门卖粮食?”
伙计冷哼回应:“具体缘由我们下人也不知道。”
接着百姓们问道:“那该找谁去?”
他回答:“自然是要找咱们新到的江南巡察使杨大人了。”
“是他说要我们全部商人前往税务院、监察院进行备案。”
"我们掌柜说,"店铺利润微薄,
也不值得跑那么一趟去报备,不如就干脆不干啦。”
话音刚落便关闭铺门退场。
面对突然失去粮食来源的局面,百姓顿时群情汹涌。
这时埋伏在人群中的闹事分子起哄:
“这事肯定就是那个杨姓官员搞的鬼!”
“他说只要不去所谓的税务院和监察院备案就不让开门!”
百姓随即七嘴八舌:
“如果所有米店都不开,咱们可咋整呀!”
藏匿的捣乱分子乘势煽风点火:
“咱们去找他评理吧!”
“叫他提供咱们吃的!”
大众闻言微微一愣,
“杨大人乃是朝廷命官,古话说民不与官斗啊。”
“若是得罪了他,怕是我们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可那挑事的分子仍在鼓动:
“有何可怕!这般下去饭都不够果腹,这条命早晚也是丧。”
“尚且还畏怯这些?”
“若你们不敢,我敢!我走在前头便是!”
说着便一脸横肉地迈步向前,
直逼杨士奇所在之处奔去。
而这一切的一举一动,早被雨化田布置好的锦衣卫尽数收于眼底,
暗自记清每个人的模样,预备日后清算今日之事。
未得到粮食的贫民见有人带了头,心里也不再如先前那般畏惧,
“出发吧!去寻那杨某人理论!”
“反正坐以待毙也只有一死。”
“让他给我们个交代找吃的去!”
“我也随你们同行!”
“大家一同前行吧!”
“我就不相信他会把我们全体杀绝!”
众人的情绪越来越亢奋起来,
原本忐忑的心也被饥饿的驱使逐渐壮起胆量。
于是纷纷转身朝着杨士奇居住之所赶去。
此刻坐在上层喝茶聊天的富贾们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钱老先生果真料事如神!”
“此计实在是高明之极!”
有富商慌忙起身上前讨好,
周围其他人见状心中暗骂,
偏让你抢先一步献媚。
紧跟着也开口附和道:
“钱老英明无比!”
“我等皆心悦诚服!”
钱进斜靠在椅子中,
耳畔听着众人的夸赞,面上却无丝毫喜悦浮现,
在钱进眼中看来,这样的小手段不过尔尔。
竟敢跟我斗智?这皇太孙实在太幼稚!
很快这一群愤怒的百姓到达了杨士奇居处,立即被门口侍从拦住:
“想干什么?造反不成?!”
百姓立刻喧哗起来:
“大人,并非我们要谋乱,只是寻求一条生路罢了。”
“大人开恩,给口饭让我们吃饱啊!”
杨士奇很快听闻这一情况,心中冷笑连连:
真是大胆过头的商贾。
自己不卖粮就罢了,居然还能怂恿民众闹事?
果然是皇太孙说的一针见血,这群人心中除了私利别无其它,
毫无信义二字概念。
于是,杨士奇换上正式官服走了出来。
看到这位身穿官职服装的威严大官,百姓心中本能泛起恐惧之意,打算退避。
但是最终,还是因为饿肚子所带来的恐慌战胜了一切。
他们开始叫嚷起来:“大人!我们要生存之道!”
“正是大人您的作为让所有粮店关门,我们怎么活命?”
“大人为首,请为我们指一条生路!”
目睹这些苦哀请求的大人杨士奇瞬间怒火涌上心头。
为了一些利益竟然煽惑民愤至此,
若饶他们,实在对不起殿下重托!
随即高声喝止众人,“各位乡亲,请安静片刻!”
听到他的呼喊声后,在这里的围聚者渐渐停止嘈杂。
待到现场静下来时,杨士奇再度发言大声宣布道:
“朝廷自然有自己的章程和规定。”
“税务院及监察院的存在目的就是约束商人合法经营生意。”
然而话还未落,一个突兀的声音从中打断了他的讲解:
“现在他们都关门不做营生了,我们的温饱该如何解决呢?”
杨士奇顺着声音探查并未发现说话的人影,
立知那是那些奸商安排的卧底。
心中一声冷笑,
“诸位乡亲不必惊惶,本官即刻便让他们重新开始营业。”
众人连连致谢,话语间满是敬意:“感谢杨大人的好意!”
“杨大人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面对百姓的热情,杨士奇含笑回应,向大家点了点头。
正当此时,一阵不满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外响起,打破和谐氛围:“杨大人也未免太独断专行了吧!”
那人顿了顿,语气愈发强硬,“商人开店与否、营生与否,理应是自己的事情,大人难道不该管得宽些吗?”
循着声音看去,杨士奇目光落到了一个衣饰华贵之人身上。
这人脸上带着不屑之色,正径直望着自己。
见状,杨士奇依旧神色平静,并不急躁,他开口问道:“请问阁下是何方人士?”
这人也不示弱,回以轻飘飘的一句话:“不过一介小民而已。”
随后更添讽刺,“当然,也算是一处被杨大人压迫到无法存活的可怜百姓罢了!”
话音刚落,其身旁一群人亦附和叫嚷起来:“没错,我们也是那些在重压下无法谋生的小人物们!”
“无需什么税务监察之类的插手,我们要的是自主经营的空间。”
在其他朝代,如此无礼冒犯杨士奇这般官职之人绝对是天方夜谭,可这是洪武年代——封建时代少有的真心为民考量的大环境。
此境之下,当权者往往因顾及民生而有所忌惮。
只是,一般平民不知就里,但这群富商却是了然于胸,因此毫无惧色。
杨士奇对此冷笑一声道:“既然各位有如此气魄,那本官倒期待看看这份从容能够维持多久。
莫到时候失了底气反倒求上门来。”
这一番言语仿佛点燃了现场的笑点一般,那些人笑得东倒西歪。
然而,杨士奇并未再多置一句,掉转马头直朝百姓所指粮仓而去。
连日来对苏州城的了解早已使他对街巷位置如数家珍。
很快便到了那条粮食店铺聚集的街道。
领着群众走到规模最大的一间粮店前时,大门紧锁无人应声。
于是他迈步上前敲响房门试探,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忽然,在围观人群中一位男子跃身而出,冲向杨士奇身边,“大人……在下张氏,乃此米行主人。”
胖胖的身形搭配一副谄媚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
据闻,这个张老板正是此家店铺的掌舵人。
自从接到联合关门的决定后无所事事,索性全城溜达解闷儿。
恰好碰见今日一幕热闹场景,一时好奇便驻足观瞧,没成想主角竟是自家店面。
看着杨士奇叩打自己家门的举动,非但没感慌乱,反倒暗喜万分。
因为他知晓钱老板定在左右监工,此刻正是献技之时。
只消逗钱老板一笑,日后那些许馈赠就能保其无忧无虑,因而面对质问,他也颇为自信地站了出来:“敢问大人,不知今日光临小店所为何事?”
听完解释后的张老板依旧没有显露出半分窘迫或忧虑之意。
相反,依旧满脸轻蔑,嘴上更是毫不掩饰讥讽的态度说道:“说来说去,还不都是大人太过横蛮霸道造成的吧?”
“你管天管地,连我是否开门都要管?”
“朝廷也不能逼着我强行开业吧!”
“小心我举着《大诰》去京城告御状!”
声音震得极高,显然生怕不远处的钱老爷听不到。
而此时,钱老爷正坐在窗户旁,居高临下地看着正在激烈争论的张老板,心中暗自称赞,“这人干得不错,真有点能耐!”
周围其他人也对张老板投以羡慕的目光,似乎觉得他的好运就要来临。
然而杨士奇看着此人的眼神却透露出几分怜悯与不屑——原来张老板的根底早已经被他通过雨公公查了个一清二楚。
杨士奇之所以挑中了张老板,就是要以他为典型立威警示他人。
望着眼前嚣张气焰极盛的米店老板,杨士奇轻描淡写地说:
“确实,朝廷是不会强制干涉开不开户。”
一听这话,张老板的脸色上立即浮现出一丝得意。
但接下来的话却令他顿时如坠寒渊。
“张老板,且先瞧瞧这些。”
随着侍从将几张纸递给张老板,杨士奇的话语如同冷水一般让他直冒冷汗——每一句都直指张老板往年的劣行!
从洪武十年利用江南水灾囤积居奇到后来伙同官吏倒卖赈粮害命无数,从低价压榨农民再到隐瞒收入漏税……那些罪行桩桩件件都被清楚记录在那几张纸上。
张老板以为自己做得隐秘至极,贿赂官员销毁证据,可终究还是躲不过这一天。
最终,面对摆在面前无可辩驳的罪证,张老板的嚣张态度立刻转变:“大人,请容小的开店售卖粮食,只求饶我一条性命。”
目睹张老板由刚强转向卑弱的过程,原本还在楼上旁观取乐的钱进等人忽然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怕是杨士奇手中掌握了某些他们也不曾知道的重大把柄!